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观物外篇断诀发题嘉熙二年 宋 · 祝泌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四九
夫子系《易》曰:「以言者尚其辞,以制器者尚其象,以筮卜者尚其占」。
夫《易》有象、有数、有占、有辞,夫子系《易》不及数;
康节所传之《皇极》,有画卦之象,有布卦之数,有测卦之占,而无其辞。
《易》岂无数哉?
用数而不泥于数,所以为数之妙。
《极》岂无辞哉?
示法而不说,所以为辞之至。
是故《易》以占为神,《极》以算为智。
占者听圆变之,以求将见之象;
算者布一定之卦,以御无穷之数。
占则取验于天神之研几也,算则断在于人智之极深也。
神以知来,而未尝不藏往;
智以藏往,而未始不知来。
惟《易》之与《极》,其旨若相似,而致用实不同。
《易》自洛书出,虚太极而用八卦;
《极》自河图出,自无极而分八卦。
《易》与《极》之八卦,名同而位殊,爻同而旨异。
位之殊,今先天后天之图可识矣。
旨之异,则《易》之《乾》为天为金,而在《极》则为日为暑之类也;
《易》之《坤》为地为土,而在《极》则为水为雨之类也;
《易》之《震》为雷为木,而在《极》则为辰为夜也;
《易》之《巽》为风为木,而在《极》则为石为雷也。
《坎》为水为月者,《易》也,而《极》则为土为露矣;
《离》为火为日者,《易》也,而《极》则为星为昼矣。
《艮》为山,而今为火为风;
《兑》为泽,而今为月为寒矣。
自是充之,非惟八卦取象之异于《易》,而吉凶晦吝亦大不同,矧夫取象有在天在地在人之各殊,为卦有因时因数因变之各异。
知而辄言,天固厌之,知而不言,人何述焉。
盖算之密者,穷幽洞冥,證前测后,泄大造之神机,露将来之朕兆,所以古之深于数者,未始敷宣,而谶纬之书,历代秘藏。
康节著书阐数之变,而不言数之占,明象之交,而不著象之应,必有故矣。
必悉以其书作为训义,已非康节之欲无言;
今又为占验之诀,大非康节之所不尽言也。
虽然,䀝睨数仞之墙,彷徨不见宗庙之美,遥想九鼎之珍,垂涎而莫之染指焉,恐大《易》之数虽阐于《皇极》之占,终以无辞而悔矣。
用叙其梗概,启其端倪,不敢尽漏真几,康节其无间然。
览者由门升堂而入室,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
戊戌金晶满鼎日,观物老人番昜祝泌泾甫发题。
东阿县泰山 明 · 张天赋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仰止人间第一山,壮心徒切愿跻攀。
乾坤回首成今古,人物从来让孔颜。
斯道不加仍不损,六经何述又何删。
茫茫大块无拘管,气数从教任往还。
杨氏真一轩记 南宋 · 赵雍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二
眉山彦通开轩于太学书堂之左,以为游息之地,而名曰真一,属余记之。
余曰:何哉!
夫记事,古之所以纪其本末,而书以示后也。
轩之作,必有窗户几案、图书文字之乐,则余执笔以从。
今真一之名近于虚诞,诚欲记之,如捕风系影,将何述乎?
画工不画鬼神,而学者耻谈天外,恶其诞也。
自义理之学行于世,而士失其本旨,穿空凿妙,务为难晓之论,三尺童子奋辞场屋,为科举之文,则鬨然皆以真一为说,令人厌闻之。
予敢复为此缪悠哉!
请独为君记轩中之物,以为真一之喻。
今夫窗户几案、图书文字,其在轩中,阙一不可。
将混此数物,指为一物,则名品不齐,决不相用,将件计其物,各置一处,则废一物之用,而百用坐废。
譬如耳目鼻口,自然运动,既不可谓之一,亦不可谓之二,此真一之喻也。
君居此轩,昼仰夜息,与数物为偶,藉窗户几案以舒其体,藉图书文字以游息其心。
终至于遗形放心,弃置百物,而独会于真一之处,则君固何以告我,而我亦何以为君意乎!
得其一者,或不能自知;
知其一者,或不能为言。
如人嗜食,但知食美,而不知羊豕盐梅,孰成此味;
如人嗜酒,但知酒美,而不知秫稻曲糵,孰成此酝。
醉饱之适,虽有庄周、惠施,不能状其情,而况真一之说,乃妄使余名之哉!
虽然,真一之说则不容学,而其端涯似可驯致。
孔子曰:「学以致其道」。
孟子曰:「专心致志则得之」。
此造化之梯级,而学道之舟舡也。
大丈夫用心专一,果能不以外物乱其心,则死生祸福犹能轻之,况仕进得失之早晚乎?
为真一之说者,当自此始也。
言毕,彦通顾余笑曰:「孺子之言,庶几不害教」。
乃遣书之。
登成山 元末明初 · 刘崧
登成山,望出日,不知其下海水深几尺。
夜半鸡声喔喔鸣,但见五色金莲花,滉漾捧之向空出。
当年祖龙望拜时,上山特立日主祠。
六神升天驾奕奕,馀辉却射山头石
神人鞭石功不成,至今海水流血腥。
岂知阳精著悬象,乃欲度海观其形。
昔时日主祠,今日祖龙
祖龙亲构鮀鱼知,海若望之向西笑。
颂碣摧落蔓草中,李斯何述秦何功。
一时霾雾妖怪合,千载尧日方曈曈。
可叹 其二 乙丑 清 · 南有容
 押先韵 出处:䨓渊集卷之五
昭昭寒泉翁,进退何其贤
见几谢簪笏,怀道乐林泉。
能言讵诐淫,名理实粲然。
道虽不身行,尚可由口传。
先生今不言,弟子何述焉。
书谤1100年3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六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吾昔谪居黄州曾子固居忧临川,死焉。
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如李贺长吉死时事,以上帝召也。
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语。
今谪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
京师皆云。
儿子书来言之。
今日有从广州来者,云:「太守何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去,独道服在耳,盖上宾也」。
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宫在斗、牛间,而退之身宫亦在焉。
故其诗曰:「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且曰:「无善名以闻,无恶声以扬」。
今谤吾者,或云死,或云仙。
退之之言,良非虚耳(《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
退之:原缺,据《稗海》本《志林》补。
澹山岩题名记嘉泰四年四月 南宋 · 魏熊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嘉泰甲子四月四日太守饮客,游澹岩
宿戒于署,未明登车。
是日微阴甫晴,道疏雨飘洒,已觉身在尘埃外。
又十馀里,乃至寺。
寺门清敞,堂宇朴壮,亦非俗境。
与客小休,由岩门跻。
裁数武,冷气逼人,宾主皆蒙裌衣以入,有衣衲者。
足踏云根,苍翠四发,神剜鬼刻,非复人意所料。
呈奇衒怪,领览不暇。
龙井在左,肸有潜灵。
凄神寒骨,冰雪入怀,益深益异而益凛然也。
仰视岩端,疑别有天。
月台中峙,阳辉下堕,始觉有暖意。
小酌台上扃亭,益近天。
登之,寻避秦人遗迹,则峭狭蒙密,不可布武矣。
亦从此逝,遂閟其蹊邪?
降西右旋,穿诣曲,步磊隗,划然骇目,观音岩也。
拔地立,锐干云雨,一龛正中,宴坐巍然。
噫!
此真补陀落伽山大士神通随处即现,何必海岸徘徊忘去?
顾景西莲,出门而俯,美哉清乎,水之□□而东者也。
揖客登舟,顺流而归。
太守寿春魏熊梦子师,客通判临川王克勤叔弼,路分东都单炜丙文判官霅川何述思道推官教授天台周仲卿次和零陵括苍张逢辰子见。
按: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光绪二年刻本。
蔡侍郎宽夫手简(三)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比到采石,遽闻已过城中,辄投先书,具道欣怿。
持书人回,方审所得之妄。
已而又传遂同何明道径过金陵矣,怅然不知其况。
久之,乃承尚留湖阴,颇得求田之适。
即欲修谢,不谓汩没,竟尔淹晚。
初以此地或可少延。
窃禄之顷,褊陋易得以乘加之。
宿啄犹逞,渠可一日苟安邪?
虽坟墓所寄,亦将营葺就绪,再理旧辙。
万一舍馆定,庶获忝随杖履之后也。
他俟躬致。
论语拾遗 其二十五 予欲无言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
古之传道者必以言。
达者得意而忘言,则言可尚也。
小人以言害意,因言以失道,则言可畏也。
故曰:「予欲无言」。
圣人之教人亦多术矣,行止语默,无非教者。
子贡习于听言,而未知其馀也,故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夫岂无以感而通之乎?
蓦山溪 赠刘歌会剃头面 金 · 王哲
 押叶韵
公能刀镊。
将彼姿颜接,刮削与提挦,甚停当、心洽意惬。
如描似画,眉秀鬓须齐,添嫩貌,减衰容,又更增言捷。

内灵和协。
无质无腮颊。
妙手有何述,敢把此、分明拈捻。
若还会得,慧剑便磨砻,呈白刃,显青钢,剃出圆成晔。
又祭司马文正公元祐二年正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七、《范太史集》卷三七
元祐二年正月阙日,门生范某,敬以清酌时羞之奠,祭于太师温国文正公
惟公静也岳立,动也川骛。
宅道之奥,操治之具。
举而措之,事不愆素。
期年而定,忽失其据。
二圣轸悼,万民思慕。
愈久愈深,惟诚之著。
岘首堕泪,人野祭。
方之今日,曾未足纪。
蚤以诸生,辱公之知。
从公半世,以及长辞。
日月其逝,宅兆已卜。
义当奔走,千里赴哭。
官守有常,又义不得。
公之风烈,在于天下。
一话一言,为法来者。
有状有铭,有赠有谥。
顾惟小子,复何述矣。
犹当执笔,传公行事。
详记实书,以待良史。
寓奠告公,鉴此精意。
尚飨!
李壁通判1190年5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六、《诚斋集》卷五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伏以荆溪假守,尝识李君父子之间;
蓬岛校文,适逢元方兄弟之至。
知来临之再枉,亦走见而两乖。
如相避然,政不解此。
恭惟府判中大家传金匮石室之学,身为瑶林琼树之英。
诒我五七之篇,重以四六之语。
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忽衔袖以满襟;
虎豹之文,鸾凤之音,并眩眸而盈耳。
已戒走卒,谨侦行尘。
折屐候门,顺下风而三肃;
挥麈落饭,听新雨而一谈。
摧谢惟深,修辞何述
周丞相致仕启1195年7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九、《诚斋集》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恭审三请告老,九重莫回。
虽周傅益崇,亮天地于孤保之右;
然陶仙径去,挂衣冠神武之前。
恭惟某官太极之学先乎两仪,王佐之材周乎万物。
致君而上尧舜,是殆见善者之德机;
有道而出羲皇,表独立超然之燕处。
人犹望其再相,己乃决于一归。
八千为春,方观寿福之未艾;
七十致仕,首举《礼经》而力行。
眇近世诸公之绝无,凛天下烈士之却立。
或谓平章军国之重,时未释于潞公;
孰知富贵名节之全,天并还于郭令。
某幼侍场屋,老赞钧枢。
玩海上之鸥,已辱俯同于保社;
眷笼中之鹤,自怜未脱于絷羁。
称庆不胜,摛词何述
拟九颂 其一 鹤山 南宋 · 程公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七
龙吟兮九渊,鹤唳兮九天。
飞仙兮下寥阔,鹤可驭兮龙可鞭。
白云兮坌谷,飞泉兮鸣筑。
掇瑶草兮帝庭,搴琼林兮木末。
问老仙兮何为,珠庭宴兮悦怡。
启琼笈兮探道帙,盼灵童兮往授之。
粲仙李兮芳奕叶,主斯文兮千岁期。
维嵩岳兮峻极,繄甫申兮孕质。
彼圩顶兮尼丘,非毓圣兮何述
伟兹山兮万仞,独载英兮一家。
下培塿兮何有,上帝阍兮可排。
龙奋髯兮翔骞,鹤整翮兮褊褼。
洒瓢滴兮泽苗槁,何蕙帐兮吾久淹。
象耳山重修太平兴国禅寺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五
大雄出现,象教流行,无一尘不与之偕兴;
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无一尘不与之偕灭。
「一古一今,成坏相寻;
一成一坏,兴废更代」,是皆窘于口耳之学,迷于目睫之论。
独不知未有天地,已有此道,道自古以固存,而实未尝亡也,成坏云乎哉,兴废云乎哉!
大通之崇奉亦专勤矣,于道无纤毫之加;
会昌之除毁无遗力矣,于道无谶毫之损。
韩文公主盟吾儒,著述《原道》,至欲火其书,庐其居,人其人。
垂世立教,有为而言,犹未免拘于成败之迹,而不即常存之道,安得圆机之士,而与之共议此理,以究其本原者耶?
象耳山篯铿故宅,因为招提,其来远矣。
前为衲子之所律居,后为禅客之所宗唱。
因革之年代,封标之禁约,古迹之有无,前人识之亦备矣。
爰自更为十方,主者数易,丛林权舆,故未甚备。
不幸而有一法周者从而隳之,自是山门不振者三十年;
而有一缘觉与果叶力,左提右挈,顿还旧观。
又二十年,最后得今住持法念主之,轮奂结架,金碧绚烂,遂与中岩、九顶相甲乙。
乌呼,亦可尚矣!
客曰:「此一刹耳,得其人则勃兴,非其人则委地。
在河沙世界,不啻一尘,小小成坏,何足拈出?
公方区区然世俗之见而考废兴之由,以废兴之由而发之论,出言繁,去道远,其不见笑于大方之家者几希」。
予曰:「是固然矣,曷不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客曰:「唯唯」。
于是书以为记。
年月日。
南溪二朱先生祠堂志序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四
天生圣贤,岂偶然哉!
昔者孔氏以一布衣而为万世仁义礼乐主,当时尊之,后代诵之,则曰鲁人也,其周公之泽乎!
不然,周公之得其传于六君子者遂绝,而曲阜之墟何述焉?
后乎孟氏亦近圣人之居者,理有固然欤。
自程氏学兴,世以为实得圣贤久绝不传之绪。
然考其岁月,则太中以尉黄陂秩满不能归,而两夫子相继出焉;
溯其师授,则元公周夫子生于舂陵,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矣。
文靖杨公受业程门,载道而南,为其学者曰罗公、李公,私淑于闽而未显也。
文公朱夫子系出新安,而生于剑之沈川,实文靖乡国,而太史韦斋府君尉满后也,殆天意耶?
程既待之而传,周因之而始尊,杨公师友由之而益著以明。
今《四书》之教近被中夏,远及裔夷,家藏户识,则曰闽人也。
于是道学盛于东南矣,而闽尤盛,岂偶然哉!
公生庚戌,与尼山降毓之年同,斯亦异矣。
祠遍天下,而沈川之人过其故傅岐嶷之地,已不复省记,异乎所谓吾东家者。
邑令李脩始即旧馆合韦斋并祠之,邑尉方之泰后至,又考订公父子仕止经游事迹为志。
生斯邑者,其不有所感且有所发乎?
故自道言之,虽无人与地之间,自人与地之,则学公之学者莫闽中为切。
且近而沈川,则尤切而尤近者也。
顾瞻典刑,俨然在目,以心会心,若合符节,口耳诵说云乎哉!
故略为推明圣贤之生,其不偶然也类如此。
脩与之泰皆闽人,勉诸!
某亦闽产也,老矣,书此自志其愧,且以自勉云耳。
朝阳篇(书唐氏子暹祝辞后) 元末明初 · 虞堪
大明隐蒙汜,韬韫万世光。
三浴一出海,盈盈上扶桑。
发机遂动息,幽眇复张皇。
融结川岳丽,昭回云汉章
所以旸谷宾,若稽在陶唐。
希天建至极,放勋被遐荒。
悠悠则万圣,荡荡名无疆。
孰云时害丧,违之靡不忘。
三纲既沦斁,九法遂乖张。
斯须浸颇僻,终古失馨香。
馀孽留简帛,乌得垂衣裳。
参两讵无端,秉彝实有常。
暹也父命名,钦哉究元良
求之得馀师,字之以朝阳。
凤凰不世有,维时鸣高冈。
览辉用比德,景瑞期远翔。
文献乃足徵,嘉言斯孔彰。
冠礼久已废,请训独可尚。
俨如三加祝,宾主迭在堂。
虞生鄙何述,斐然不知量。
观象咏元化,稽经陈否臧。
希天复希圣,质说几荒茫。
易称健不息,君子当自强。
惜阴既云哲,失道还受伤。
夙夜审出处,悠久慎行藏。
群物岂违忤,欣欣乐其昌。
颠沛造次间,操德其何爽。
勖哉保厥始,寿考有馀庆。
作诗以咏叹,永矢慎勿忘。
平旦再仰察,庶几予匪狂。
三月三日祀事毕因脩禊事于灵梵以高阁一长望分韵赋诗得一字 南宋 · 朱熹
 押质韵
逝川无停波,岁月一何疾。
居然雨露濡,我意日萧瑟。
共惟西山足,宰树久蒙密。
晤言起哀敬,时事该礼律。
肴羞既纷罗,荐馈亦芳苾。
周旋极悽怆,俛仰讵终毕。
更衣适精舍,邻曲会兹日。
簋黍畀煇胞,从容罄膋膟。
嘉宾更盘礴,环堵窥逸笔。
即事君独哦,非才我何述
矧兹衰病馀,苦畏烦虑怵。
赋罢掩寒栖,存存常抱一。
寿徒单颙轩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间气无时歇,先生岳降申。
庆流椒室裔,袖有鸭江春。
汉苑称多士,青云早致身。
纵横苏氏学,英特贾生伦。
盛德应如此,文章固有神。
玉堂看步武,沧海忽扬尘。
飘泊心逾壮,归来道日新。
因怀盘谷隐,怡悦太行云。
歘命竹林驾,来陪楚醴宾。
词源穷造化,讲席见经纶。
小子嗟何述先生乐育谆。
顾非清庙器,时辱郢人斤。
既佩雕镌厚,长怀颂祷勤。
微诚方献炙,诞节遇兹辰。
酌以义泉水,清泠胜饮醇。
赠以湘累,馨香如友人。
水澄性不挠,菊老气弥振。
道体同康谧,穷途任屈伸。
年年华表底,同拜白头亲。
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皇祐四年十一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二、《范文正公褒祠录》卷一、《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皇祐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范公以疾薨于徐。
吏走驿马,以公丧闻,天子感慨,一不御垂拱殿朝,特赠兵部尚书
太常考行,谥文正
录孤赙物,悉用加等。
中外士大夫骇然相吊以泣,至于珀壑处逸,无不痛惜之。
其孤护帷帻还,卜以是年十一月一日壬申,葬于河南县万安山尹樊里先垄之侧。
孤驰使来求铭,将纳于錽。
曰:公之先,始居河南,后徙于长安
唐垂拱中,履冰相则天,以文章称,实公之远祖也。
四代祖随,唐末尝为幽州良乡主簿,遭乱奔二浙,家于苏之吴县,自尔遂为吴人
时中原多故,王泽不能逮远,于是世食钱氏之禄。
苏州粮料判官梦龄,以才德雄江右,即公之曾王父也。
官生赞时,初聪警,尝举神童,位秘书监,集《春秋》洎历朝史为《资谈录》六十卷行于时。
秘监生墉,博学善属文,累佐诸王幕府
端拱初,随钱俶纳国,终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公即掌记之第三子也。
朝廷以公贵,用太保太傅太师追赠三代,又择徐、许、越、吴四大国追封王妣陈氏、妣陈氏、谢氏为太夫人。
公讳仲淹字希文
不幸二岁而孤,吴国太夫人以北归之初,亡亲戚故旧,贫而无依,遂再适朱氏。
公既长,未欲与朱氏子异姓,惧伤吴国之心,姑姓朱。
从事于亳,吴国命始奏而复焉。
公少举进士祥符八年中第,调广德军司理掾,权集庆军节度推官
制置使举蝧泰州西溪盐廪,以劳进大理丞
又举知兴化县建州关隶,以吴国老疾辞,监楚州粮料院
丁忧去官。
服除,晏丞相文学荐公于朝,试可,署秘阁校理
章献皇太后临政,己巳岁冬至,上欲率百僚为寿,诏下草仪注,蝲绅失色相视,虽切切口语而畏惮,无一敢论者。
上又专欲躬孝德以励天下,而未遑馀瘤。
公独抗疏曰:「人主北面是首,顾居下。
矧为后族强翨之阶,不可以为法。
或宫中用是为家人礼,权而卒于正,斯亦庶乎其可也」。
疏奏,遂罢上寿仪,然后颇不怿。
寻出为河中府通判,转殿中丞
谋葬吴国,再请通判陈州,迁太常博士
京师多不关有司而署官赏者,访焉,出于中旨,乃附驿奏,疏甚恳至,愿以上官贺屡事为戒。
明年章后弃长乐,擢为右司谏。
属朝廷用章后遗令,策太妃杨氏为皇太后预政。
制出,都下鵦鵦。
公上疏,极陈:「王者立太后,所以尊亲也,不容冀幸于其间。
未闻武武相蹑,一二而数,况复称制以取惑天下耶?
臣恐后世有以窥之者」。
上悟,第存后位号而止。
公弹补阙失,无所阿忌,贵痈仄目,不欲久留谏职。
江淮饥,以才命公体量安抚。
虽别领走外,亦恳恳不忘忧国,途中上《时弊十事》,皆政教之大者。
累月还朝,适议废郭后,公上书曰:「后者君称,以天子之配至尊,故称后。
后所以长养阴教而母万国也。
故系如此之重,未宜以过失轻废立。
且人孰无过,陛下当面谕后失,放之别馆,拣妃嫔老而仁者朝夕劝导,俟其悔而复其宫,则上有常尊而下无轻议矣」。
书奏不纳。
明日又率其属及群御史,伏閤门论列如前日语。
上遣中贵人挥之,令诣中书省
宰相窘,取汉唐废后事为解。
公曰:「陛下天姿如尧舜,公宜因而辅成之,奈何欲以前世弊法累盛德耶」?
中丞孔道辅名骨鲠,亦扶公,论议甚切直。
又明日晨,率道辅将留百辟班,挹宰相庭辩,抵漏舍。
会降知睦州,台吏促上道。
在郡岁馀,知苏州
朝廷知清议属公,就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
入内都知阎文应者,专恣不恪,事多矫旨以付外,执政知而不敢违。
公闻之,不食,将入辩,谓若不胜,必不与之俱生。
即以家事属长子,明日尽条其罪恶闻于上。
上始知,遽命窜文应岭南,寻死于道。
公自还阙,论事益急。
宰相阴使人讽公:「待制侍从,非口舌任也」。
公曰:「论思者,正侍臣之事,予敢不勉」?
宰相知不可诱,乃命知开封府,欲挠以剧烦而不暇他议,亦幸其有失即罢去。
公处之罙月,威断如神,吏缩手不敢舞其癚,京邑肃然称治。
于时官方无纪,每对,未尝不为上力陈治乱之道,皆由用人得失。
此实宰相之职也,天子日拥万几,非所宜专,然不可以不察。
因取职局官品,以类撰次,至于超迁序进,附见其下,为图以献,庶上易览。
宰相益不悦,嗾其党短公于上前。
公亦连诋宰相不道,不行不肯已,坐是去阁职,贬知饶州
是日上封移书,论公以忠义获谴,极道所不可者,皆当世英豪。
宰相指为朋,相继谪去。
治饶未久,徙润,又徙越。
宝元初,羌人压境叛,间岁悉众寇延州大将战没,关中警严。
于是还公旧职,移知永兴军,道授陜西都转运使
议者谓将漕之任,不预戎事,遂改充经略安抚副使,仍迁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以宠之。
至部,首按赞延。
延安始困兵火,障戍扫地,城外即寇壤,岿然孤垒,人心危恐,废食待窜。
凡朝廷遣守,皆以事避免,迁延不时往。
公遂留不行,骑奏愿兼领延州事,以待寇之复来,上嘉而从之。
属亡战日久,兵无纪律,猝有外警,荡然不支。
公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析为六将,分命裨佐训敕。
不数月,举为精锐,士气大振,莫不思战。
而寇知我有备,即引去。
朝廷推其画诸路,诸路皆以为法。
力城青涧,复散亡属羌万馀帐,开营田数千顷以收军实。
人视延塞,其完固如山立,不可动,谓宜讨贼,不可坐守老吾师。
朝廷下其议,将从之,公执犹以为未也。
无几,泾原师出,败于好水川,天子由是益信公智谋过人远甚。
前此贼以书署僭号遗公请和,公不忍俾朝廷报贼,乃自占答,黜其僭署,为陈逆顺祸福,立遣使者还。
未出境,闻好水败,始悟贼书谲而非诚,益自信立报。
为是执政以公擅报罪当诛,上知亡其责,止命削一官,降知耀州
几月,拜户部郎中,起知庆州,寻迁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兵马都部署
有马砦者,素为贼冲,然地与贼境相冲,久不能城。
公至,自领牙兵,出不意驻柔远砦,别遣蕃将取其地,得之。
先命长子入据以率众,公亦亲往劳士。
有顷,贼三万骑叩城下,公麾兵血战,则遽北,戒诸将勿追,已而果有伏,夜遁。
城既立,诏名大顺。
徐又城细腰,复胡卢等砦,招明珠、密臧二强族各万馀人及并环千馀帐内附。
自此环庆属羌,悉为吾用。
先是卒骄难使,主将咸务姑息。
公筑延庆诸城堡,募民不足,乃杂使禁旅,盖素服公威惠,劳苦虽且死不怨。
久之,泾原师再丧定川关辅复震,而虞变生。
公知,亲率戏下兵连夜赴援,且将邀贼归路击之。
会已出塞,遂班师,因移其兵耀于关辅,人心于是大定。
初,定川事闻,上颇骇,谓侍臣曰:「得范某出援,吾无忧矣」。
数日公奏至,上大喜,怀其章执政曰:「吾知范某可用」。
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时朝廷以戍卒屡衄,议黥乡人为军,人惧甚,窜匿不愿黥。
公改命涅刺其手,非校战,请农于家。
后罢兵,独环庆路乡军得复为民,民德公至于今不忘。
朝廷寻尽以西路委公,置府于泾州,授陜西四路安抚经略招讨使
方谋取横山故地,渐复灵、,然后可以诛贼。
贼知亡无日,惧不克当,因遣使讲和。
明年春,召公枢密副使,凡五让不从,乃拜之。
舆议谓公有经纶才,不当跼于兵府,是秋改参知政事
上倚公右于诸臣,公亦务尽所蕴以图报。
然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
公将飙以岁月而人不知惊,悠久之道也。
上方锐于求治,间数命公条当世急务来。
公始未奉诏,每辞以事大不可忽致。
于是露薰,降手诏者再,遣内臣政事堂督取,开龙图阁给笔札,令立疏者各一,日日面诘者不可数。
退曰:「吾君求治如此之切,其暇岁月待耶」?
即以十策上之,盖取士、课吏、减任子、更卫兵、择守宰、谨赦令、厚农桑之类者。
又先时别上法度之说甚多,皆所以抑邪佞、振纲纪、扶道经世,一一可行。
上览奏褒纳,益信公忠耿,不为身谋瘤也,遽下二府促行。
论者渐龃龉不合,作谤害事。
公知之如不闻,持之愈坚。
明年秋,边奏疑若有警者,公虑帅臣恃和而懈,因恳请按边,即命为河东陜西宣抚使
麟州向者亦被寇掠,邈然在贼腹中,本道帅病无供饷,奏欲弃之。
公曰:「麟弃,疆埸日蹙,不可」。
请复废障,使民耕于鄙,于是得不弃。
代郡西四州军附边,有废地尤广,著令禁不得耕,郡县以敌嫌不敢正视。
欧阳修来使,尽籍其利害,请弛禁,许人耕以输,可代转睝之劳,以帅议不协罢。
公至,知其利大且亡所嫌者,屡奏如议便,后止耕岢岚一境,而塞已充矣。
公既度陜,以西羌好难保而边计尚缺,疏手奏愿解政事,复领四路以总护诸将,即除授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抚使
以疾请邓,许,迁给事中
三年,又请浙郡,因得展先臣之墓。
杭州,加礼部侍郎
祀明堂,汎迁户部,又移青州,兼东路安抚使
几岁,疾病,又请颍。
肩舁至彭门,遂不起,年六十四。
公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跂耸勉慕,皆欲行之于己。
自始仕,慨然已有康济之志。
凡所设施,必本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
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
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辩,不畏权痈,不蹙忧患。
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
黜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
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茍尚未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
噫!
如公,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在陜西尤为宣力,以儒者奉武事。
又边备久废忽,而王师新败,剥丧破漏,茫乎无所取济。
公周旋安集,坐可守禦,蓄锐观衅,适图进讨。
会羌人复修贡,朝廷姑议息兵而从其请,于是不能成殄灭之功。
然其阅武练将,可以震敌;
城要害、属杂羌,可以扼寇。
此后世能者未易过也。
至于垦田阜财,立法著信,爱民全国体,赫赫在人耳目,皆可为破敌之地者,又可道哉!
其历二府,才岁馀而罢。
若夫天下至重,久安之弊至深,而欲以一二岁临之而望治,虽愚者知其不可得,况所奏议阻而不行者十八九,行者又即改废不用,兹所以重主忧而生民未得安也。
宣抚之初,谗者乘间蜂起,益以奇中造端飞语,亡所不及,甚者必欲挤之死而后已。
赖上宽度明照,知公无他,始终保全,获没牖下。
呜呼!
道之难行也,而至是乎!
辸人茍欲伸己志而不志乎邦家,此先民所以甘藜藿而蹈江海也。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
既显,门中如贱贫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每抚边,赐金良厚,而悉以遗将佐
在杭,尽馀俸买田于苏州号义庄,以聚疏属。
而敛无新衣,友人醵赀以奉葬。
诸孤亡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
遗奏不干私,此益见其始卒志于道,不为禄位出也。
作文章尤以传道名世,不为空文,有文集二十卷,奏议若干卷,两府论事若干卷。
娶李氏,故参知政事昌龄之癙,封金华县君,卒于鄱阳,今举而纤焉。
四子:纯佑,守将作监主簿,少有气节,以疾废于家;
纯仁,进士第光禄寺丞
纯礼,太常寺太祝
皆温厚而文,识者曰范氏有子矣。
三女,长适殿中丞蔡交,次适封丘主簿贾蕃
诸孙三,长正臣,守将作监主簿
一男纯粹、一女二孙并幼。
铭曰:
公之世系,源于陶唐。
晋会食范,厥姓始彰。
睢、痤、蠡、增、滂、宁、云、质,兹惟闻人,间代而出。
或霸或季,所有何述
粤自得姓,千五百年,独公挺生,为天下贤。
涉圣之馀,揭厉洄沿。
道尊德融,事公实繁。
人获一善,已谓其难,公实百之,如无有然。
遭时得君,位亦显焉。
罹此谗慝,志莫究宣。
元元卒艰,噫嘻乎天!